不止是干燥:揭开鱼鳞病在秋冬加重的深层原因
发布于:2025-11-13 15:28:28阅读量:
随着最后一抹秋意褪去,冬日的干燥与寒意悄然而至。对于鱼鳞病患者来说,这不仅意味着脸颊与手脚的紧绷,更是片片鳞屑、加深纹路和难忍干燥的“回归季”。为什么天气一冷,症状就明显加重?其实,这并非简单的“皮肤缺水”,而是一场由内而外、彼此交织的双重考验。
> 环境吸走水分,皮肤屏障频频告急
冬季的第一重压力,来自外部。
空气湿度大幅降低,寒冷干燥的环境,会和皮肤形成渗透压差,不断“抽走”皮肤深层的水分——这一过程在医学上称为“经皮水分流失(TEWL)”加快。
同时,低温让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明显减少。它们共同形成的皮脂膜,本是皮肤的天然保护层,能有效锁住水分、维持润泽。而在冬天,这层屏障变得薄弱,如同失去护城河的城堡,水分加速流失,导致皮肤异常干燥、粗糙。
对鱼鳞病患者而言,这直接加剧了脱屑和鱼鳞状斑纹。严重时,干燥的皮肤甚至会开裂、出血,引发疼痛与瘙痒,让人陷入“越抓越干、越干越抓”的恶性循环。
> 气血向内收敛,皮肤陷入“供应不足”
如果问题只出在外部,搬到湿润地区或许就能缓解。但中医理论点出了更深层的原因——人体气血随季节发生的节奏变化。
古人讲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。人体亦然。冬季阳气内收,气血从体表四肢更多地流向脏腑深处,以保障核心器官的能量。这种自我调节虽有必要,却导致体表与四肢末梢的血液供给相应减少。
血液不仅为皮肤输送养分,也负责带走代谢废物。当体表血运减慢:
- 滋养不足:氧气和营养物质难以充分送达,皮肤细胞如缺水的庄稼,逐渐干枯;
- 代谢受阻:老化细胞和废物堆积在体表,进一步加重角质增厚与堵塞,使鱼鳞斑纹和“鸡皮肤”更为明显。
最终,皮肤从内部获得的支撑大幅减弱,陷入“营养不良”与“垃圾堆积”的双重困境,失去弹性和光泽,干燥与鳞屑从内而外日益加剧。
> 科学应对:内外兼修,从容过冬
面对“外患”与“内忧”的双重夹击,鱼鳞病的冬季护理需要系统应对、内外结合。
例如,“张建疗法”强调内外同治,注重恢复皮肤自身代谢功能,并为肌肤补充所需营养。其特点包括辨证施治、个性化方案;传承家族经验,结合特殊药材炮制工艺;以及完善的后续服务,为患者提供长期支持。
尽管鱼鳞病目前尚无法根治,但通过科学、持续且有针对性的护理,完全能够有效控制症状、减轻不适,让患者更舒适地度过每一个寒冬。
理解皮肤在冬季所承受的内外压力,是我们有效呵护它的第一步。这个冬天,不妨从内外两方面共同着手,给肌肤多一重温暖而持续的守护。